跳至主要內容

肚子痛該忍還是看醫生?急診科醫師教你4招判斷危險程度

肚子痛該不該衝急診?醫師教你用4招快速判斷

💡 關鍵1:痛感「起手式」藏玄機

突然劇痛像被刀捅?可能是這些致命狀況

  • 爆痛瞬間:能清楚說出「正在OO時突然痛起來」,比如上廁所用力時、搬重物瞬間
  • 危險警訊:主動脈破裂、子宮外孕出血(性行為後要特別注意)、腸子缺血
  • 真實案例:40歲男性彎腰搬冰箱後劇痛,送醫發現主動脈剝離

隱隱作痛慢慢來?這些情況也不能輕忽

  • 漸進式疼痛:從悶痛轉為持續性疼痛,常伴隨發燒(老人可能不發燒)
  • 常見疾病:盲腸炎前期、膽囊炎、腸沾黏(開過刀的人要注意)
  • 特別注意:痛感位置會「轉移」的盲腸炎,從胃部痛到右下腹

💡 關鍵2:痛法變化比強度更重要

持續性疼痛 vs 陣發性疼痛

痛法類型 可能原因 危險指數
一直痛不會停 腹膜炎、嚴重腸阻塞 ★★★★★
時痛時不痛 脹氣、經痛、輕微腸胃炎 ★★☆☆☆

加碼檢測:跳一跳就知道

  • 原地小跳躍測試:震動加劇疼痛可能是腹膜炎
  • 墊腳尖快速落下:腹部有衝擊感疼痛要當心
  • 咳嗽測試:咳的時候特定點更痛要記錄位置

💡 關鍵3:按壓檢測找痛點

腹痛地圖對照表

按壓區域 對應器官 可能疾病
右上腹 肝膽系統 膽結石、肝炎
右下腹 盲腸 闌尾炎
肚臍周 小腸 腸胃炎、早期盲腸炎
下腹部 婦科/泌尿 子宮外孕、膀胱炎

三種按壓反應解析

  1. 反彈痛:壓下去放開瞬間更痛→腹膜炎警訊
  2. 轉移痛:按A處B處痛→內臟放射痛
  3. 防衛性僵硬:肚子肌肉自動緊繃→嚴重發炎

💡 關鍵4:姿勢動作藏線索

痛到不敢動 vs 痛到打滾

  • 蜷縮不動型:典型腹膜炎姿勢,移動會加劇疼痛
  • 翻來覆去型:結石疼痛常見,變換姿勢可能緩解
  • 特殊姿勢痛
    • 彎腰前傾緩解→可能是胰臟炎
    • 平躺更痛→胃食道逆流可能性

🚨 一定要掛急診的5種狀況

  1. 痛到冒冷汗+血壓下降
  2. 腹部硬得像木板
  3. 發燒超過39度+意識模糊
  4. 吐血或解黑便
  5. 懷孕期間任何腹痛

🏥 就診前必做3準備

  1. 記錄疼痛變化時間軸(例:15:00開始悶痛→16:30轉右下腹痛)
  2. 量測基本生命徵象(體溫、血壓紀錄)
  3. 整理近期用藥與病史(特別是抗凝血劑使用史)

醫師小提醒:寧可多跑一趟醫院,也不要錯過黃金治療時間!尤其是65歲以上長輩,腹痛反應常不明顯更要提高警覺。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