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名牌包還是股票?她的選擇讓50歲失業生活無憂

30年布包族換來退休底氣:那些年同事笑我俗,現在羨慕我股息領到老

還記得2000年初期,台北街頭滿是拎著名牌包的媒體業務嗎?那時候跑客戶沒個香奈兒山茶花手錶,簡直像沒穿戰袍上場。但就在這群光鮮亮麗的「精品戰隊」裡,有個異類N姐——永遠背著環保袋、開著20年老Toyota,卻在50歲被資遣時笑著說:「還好我都買股票」。

▍月入10萬卻過得比22K還省?她這樣守住每一分錢

N姐的故事要從南部鄉下說起。專科畢業後,帶著裝滿泡麵的行李北上打拼,見識到台北居大不易。當同事們週末跑信義區刷爆卡時,她總說:「我要去證券行約會」。那個年代流行三件事:

  • 買最新款摩托羅拉手機
  • 收集星巴克城市杯
  • 週年慶搶限量包

她卻把這些錢拆成三份:

  1. 0050定期定額:那時候台積電才80幾塊
  2. 金融股存股:專挑官股銀行,每年參加除權息
  3. 緊急預備金:堅持留18個月生活費

▍媒體寒冬來襲!50歲被砍的真相比失業更殘酷

2020年後傳統媒體崩盤,當年意氣風發的同事們陷入兩難:

  • 房貸還沒繳完
  • 小孩私校學費催繳
  • 信用卡循環利息滾雪球

N姐揭開殘酷現實:「公司要砍老員工根本不用等景氣差!新人領3萬就能做你10萬的工作,主管還會要你『教會徒弟,餓死師傅』」。她親眼見到:

  • 老鳥被抽走客戶名單
  • 業績算法越改越苛刻
  • 座位「被調整」到冷氣口

▍60萬股息怎麼來?她的存股5心法大公開

坐在咖啡廳裡,N姐翻出證券存摺:「這20年我領悟到,存股就像煮滷肉飯」:

  1. 選對肉燥:只買「每天開門就賺錢」的公司(例如超商、電信)
  2. 持續加料:就算股價漲,每年至少加碼1張
  3. 忍住不攪:除息前後不亂賣,領完再決定
  4. 收汁祕訣:股息再投入,複利滾雪球
  5. 換鍋哲學:景氣循環股要會停利

她隨手算給我看:

  • 2005年買的中鋼30張,當年股息率8%
  • 2010年進場的兆豐金,成本不到20元
  • 疫情暴跌時加碼的台積電,現在笑呵呵

▍下流老人警報!你正在犯的5個理財致命傷

N姐翻開《下流老人》畫重點:「現在年輕人比我們更危險!」她列出新世代5大危機:

  1. 精緻窮陷阱:IG曬美食vs.戶頭永遠見底
  2. FOMO投資:跟風買NFT卻說不出技術原理
  3. 偽儀式感:星巴克辦公其實在追劇
  4. 包裝式學習:買線上課程從沒看完
  5. 情緒性消費:用購物緩解職場焦慮

她特別提醒:「別以為買0050就無腦!去年多少年輕人跌10%就嚇到停扣,白白錯失反彈」。

▍50歲才開始來得及?N姐的3招亡羊補牢術

對於錯過黃金存股期的人,N姐建議:

1. 整理「殭屍資產」:解約利率1%以下的定存
2. 開發斜槓技能:把興趣變現(例如幫小店拍菜單照)
3. 重新分配時間:砍掉無效社交,每天研究1檔股票

最後她笑著說:「我現在反而感謝被資遣,不然哪來時間學美股投資?前陣子用股息買了蘋果和麥當勞,也算圓了年輕時的精品夢啦!」

分類:生活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