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40歲後關節保養必學!每週4次伸展運動強化膝蓋髖關節

🌟 為什麼40歲後要特別注意關節健康?

根據衛福部統計,台灣50歲以上民眾超過30%有關節退化問題,尤其女性因荷爾蒙變化更容易出現膝蓋疼痛。關節軟骨從30歲後每年流失1%,到40歲後會明顯感受到:

  • 上下樓梯膝蓋痠軟
  • 久坐起身時關節僵硬
  • 手腕轉動出現喀喀聲
  • 髖部活動角度受限

🧘♀️ 3招關鍵肌群訓練(每週4次見效)

1. 側躺髖部強化操|每天15下×2組

準備器材:瑜伽墊、彈力帶(初學者可不加)

完整步驟

  1. 左側躺時記得「耳朵→肩膀→骨盆呈直線」
  2. 右手扶地保持平衡,右腳抬起時要「腳尖朝前」避免外翻
  3. 抬到最高點時「收緊臀部肌肉」停2秒
  4. 進階者可「在膝蓋上方5cm處綁彈力帶」

常見錯誤: ⚠️ 腰部懸空→可在腰部塞小毛巾 ⚠️ 脖子前傾→保持視線平視前方

2. 坐姿抬腿訓練|保護膝關節

動作要領

  • 後背墊枕頭維持45度角
  • 腳尖「向上勾起」刺激股四頭肌
  • 抬起時「吐氣」放下時「吸氣」
  • 初學者可用「手撐地」減輕難度

進階變化: 🔹 抬腿時腳踝掛500ml寶特瓶 🔹 抬到最高點畫小圈圈(順逆時針各5次)

3. 階梯腳踝訓練|預防扭傷

詳細教學

  1. 選擇「不超過15cm」的階梯高度
  2. 單腳站立時「核心收緊」保持平衡
  3. 腳跟下放時「控制速度」感受小腿拉伸
  4. 可搭配「扶牆→扶椅背→徒手」三階段練習

注意事項: ❗ 糖尿病患者需穿襪避免磨破皮 ❗ 足底筋膜炎患者改在平地練習

🥦 日常保養5大重點

  1. 體重控制:每減重1公斤,膝蓋壓力減少4倍
  2. 營養補充:多吃吻仔魚、黑芝麻、深綠色蔬菜
  3. 鞋款選擇:下午腳脹時試穿,保留1指寬空間
  4. 活動原則:每坐30分鐘就起身活動髖關節
  5. 疼痛處理:急性期先冰敷,慢性痠痛改熱敷

💡 物理治療師小叮嚀

「很多患者以為關節痛就要完全休息,其實適度運動才能促進關節液循環。建議從『水中走路』開始練習,搭配這3組居家訓練,通常2個月就能改善僵硬感喔!」

分類:運動健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