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折後狂吃鈣片?藥師破解五大補鈣迷思!
作者:藥師老廖
最近門市遇到阿嬤拿著三罐鈣片來結帳:「孫子打球摔斷手,聽說多補鈣好得快?」其實啊~骨折後亂補鈣可能越補越糟糕!今天就來破解大家最常犯的補鈣錯誤觀念。
🦴骨頭修復三階段全解析
1. 血腫期(骨折0-2週)
剛受傷時斷骨處會形成「血塊繃帶」,這時候狂吃鈣片根本沒用!身體會自動釋放大量鈣質到血液中,反而要小心「廢用性脫鈣」讓骨質流失更快。
關鍵營養素:
✔️ 維生素C(幫助膠原蛋白生成)
✔️ 優質蛋白質(修復組織原料)
✖️ 過量鈣片(會讓血鈣濃度飆高)
2. 骨痂形成期(2週-3個月)
身體開始用「骨痂水泥」黏合斷骨,這時才需要適量補鈣。但重點是「鈣質吸收率」,吃錯種類可能只補到心理作用!
常見鈣片吸收率比較表: | 種類 | 鈣含量 | 吸收率 | 適合族群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碳酸鈣 | 40% | 25% | 胃酸正常者 | |
檸檬酸鈣 | 21% | 35% | 胃不好族群 | |
胺基酸螯合鈣 | 15% | 80% | 高吸收需求 |
3. 塑形期(3個月-2年)
骨頭悄悄進行「微整形」,此時補鈣要搭配「負重運動」才有效!每天建議攝取1000-1200mg鈣質,但記得要分次補充。
💊鈣片怎麼吃才有效?藥師實戰守則
❗️飯前吃還是飯後吃?
- 碳酸鈣:隨餐吃效果最好(需要胃酸幫忙分解)
- 檸檬酸鈣:空腹吃也沒問題
- 睡前補鈣效果加乘(夜間是骨代謝高峰期)
🚫這些人要小心補鈣!
- 有腎結石病史
- 長期吃胃藥/制酸劑
- 甲狀腺機能異常
- 心血管疾病患者
🥛飲食補鈣小技巧
- 早餐喝無糖豆漿+黑芝麻粉
- 小魚乾炒莧菜(維生素K助攻)
- 下午茶吃優格配奇異果
- 煮湯加醋幫助釋放骨鈣
🔥破除五大補鈣迷思
迷思1:鈣片吃越多越好?
錯!單次超過500mg吸收率反下降,建議「少量多次」補充。
迷思2:液態鈣吸收比較快?
不一定!關鍵看鈣的種類,碳酸鈣做成液態還是需要胃酸分解。
迷思3:喝骨頭湯最補鈣?
誤會大了!一碗大骨湯只有約4mg鈣質,喝到水腫也補不夠。
迷思4:補鈣會導致結石?
適量補鈣反而能預防!結石主因是「草酸過多」,鈣質可在腸道先結合草酸排出。
迷思5:年輕人不用補鈣?
骨折後無論幾歲都要加強!30歲後骨量開始流失,更要把握修復黃金期。
藥師提醒: 骨折後前兩週重點是「冰敷消腫+適量活動」,等X光看到骨痂形成再開始補鈣。記得搭配維生素D3和K2才能把鈣質精準送到骨頭裡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