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女星唐玲切胃又摘子宮!胃癌轉移驚險過程全記錄 醫師曝保胃關鍵

從模特兒到抗癌鬥士 唐玲的艱辛抗癌路

八點檔熟面孔唐玲當年以火辣身材闖蕩演藝圈,沒想到2019年確診胃癌後人生大轉彎。她接受《健康呷百二》訪問時透露,切胃手術後像被卡車輾過,8次化療更讓她整天昏沉像行屍走肉。最煎熬的是每月生理期大量失血,血紅素一度掉到危險值,得靠輸血維持體力。

今年更面臨重大抉擇——醫師發現卵巢異常腫大,懷疑是胃癌細胞轉移。雖然去年就建議預防性切除子宮卵巢,但唐玲坦言:「想到要少器官就害怕,還開玩笑說要留著作紀念。」直到最新檢查顯示癌細胞蠢動,才決定近期動刀摘除婦科器官

胃癌沉默殺手4症狀 九成患者都輕忽

衛福部統計顯示,胃癌死亡率高居台灣癌症第8名,關鍵在於早期症狀太像普通胃病:

  • 持續性消化不良(吃胃藥也沒用)
  • 莫名厭食噁心(聞到油味就想吐)
  • 上腹悶痛加劇(從偶爾痛變成天天痛)
  • 大便顏色變深(像瀝青般的黑便)

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胃腸科醫師指出,超過六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。像唐玲這樣胃癌轉移卵巢的案例,通常會出現下腹脹痛、異常出血,常被誤認是婦科疾病。

胃癌轉移4大熱區 這些部位要當心

  1. 腹腔擴散:最容易轉移到肝臟、胰臟,會出現黃疸、腹水
  2. 淋巴轉移:從胃部淋巴結擴散到全身,影響免疫功能
  3. 血液轉移:透過血液跑到肺、骨頭,引發咳嗽、骨痛
  4. 直接侵犯:穿透胃壁黏住大腸、子宮,造成腸阻塞

臺大醫院腫瘤科團隊研究發現,女性胃癌轉移卵巢機率達12%,這類「庫肯勃氏瘤」生長快速,平均存活期不到1年。唐玲及時手術切除,可說是與時間賽跑的保命關鍵。

護胃兩大招 從飲食到除菌全面防堵

第一招:改變傷胃習慣

  • 戒掉醃漬物配稀飯的早餐組合
  • 少吃香腸臘肉等亞硝酸鹽食品
  • 避免空腹喝烈酒損傷胃黏膜
  • 停止熬夜吃消夜讓胃過勞

第二招:根除幽門桿菌 台灣約180萬人帶菌卻不自知!除菌治療能降50%胃癌風險。建議:

  • 長期胃痛者做吹氣檢測
  • 家庭成員同時治療防交叉感染
  • 除菌後每2年追蹤胃鏡

台中榮總胃腸科主任提醒,除菌後3個月要複檢,日常可多吃紫蘇、綠茶抑制菌量。像唐玲這樣的高風險族群,更要定期做腫瘤標記CA72-4檢測,才能及早發現轉移跡象。

胃癌治療新趨勢 這些療法提高存活率

目前除傳統化療外,免疫療法對特定基因型患者效果顯著。最新臨床實驗顯示,合併使用抗血管新生藥物,能有效控制腹膜轉移。唐玲也透露,術後將接受標靶治療預防復發,並透過中醫調理改善癌因性疲憊

營養師特別叮嚀術後飲食要:

  • 少量多餐6-8頓/日
  • 優先補充乳清蛋白
  • 飯後保持直立30分鐘
  • 避免冰品與甜食刺激胃酸

這場抗癌戰役讓唐玲感悟:「健康就像存款,年輕時亂揮霍,生病時才發現餘額不足。」她現在隨身攜帶蒸煮便當,嚴格執行低渣飲食,用實際行動證明抗癌決心。

分類:生活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