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老爸突然變「撲克臉」?小心巴金森病隱藏警訊!家人必看相處指南

老爸突然「變臉」別輕忽!這3個日常變化要警覺

最近發現老爸整天面無表情像戴面具?原本愛去公園下棋突然懶得出門?小心這可能是腦部退化的早期訊號!嘉義有位55歲上班族阿明叔,3年前開始被家人覺得「越來越孤僻」,原本以為是工作壓力大,後來連拿筷子都會抖,經過神經內科檢查才確診巴金森病。

憂鬱≠心情差!巴金森病前兆5大非動作症狀

  1. 表情僵硬:眨眼次數減少,笑起來嘴角不對稱
  2. 嗅覺退化:聞不到瓦斯味或食物香氣
  3. 夜間夢遊:睡覺時手腳突然揮舞
  4. 便祕困擾:腸胃蠕動變慢,3天以上沒排便
  5. 字體縮小:寫字越來越小且擠在一起

神經內科醫師許永居提醒:「很多家屬以為老人家動作慢是正常老化,其實當出現『單側肢體先發作』+『休息時手抖』就要注意。像拿遙控器時手抖,真正要按按鍵時反而不抖,就是典型症狀。」

居家檢測3招!客廳就能做

  1. 手指開合測試:雙手平舉快速張握25次,觀察兩邊速度是否一致
  2. 椅子起立測試:不扶扶手連續站坐5次,超過12秒要當心
  3. 直線行走測試:腳跟貼腳尖走3公尺,身體搖晃超過30度需就醫

家屬必學溝通技巧

  • 眼神平行溝通:坐著與患者保持視線等高
  • 分段式提問:每次只問一個選項(要吃飯還是先洗澡?)
  • 觸碰引導法:輕拍肩膀吸引注意再說話

最新治療對策!把握黃金復健期

藥物治療新趨勢

現有藥物已能同時改善動作遲緩和情緒低落,醫師會根據「晨起僵硬時間」、「夜間翻身困難度」調整劑量。重點是要建立用藥日記,記錄每次服藥後1小時的活動狀況。

復健運動菜單

  1. 太極雲手:每天早晚各做10分鐘改善平衡
  2. 唱歌訓練:大聲唱卡拉OK增強肺活量
  3. 腳踏泡棉:邊看電視邊踩柔軟物訓練足底感知

照護者生存指南

3大地雷別踩!

  • 別說「你走快點」→改說「我們慢慢走」
  • 別問「為什麼不吃藥」→改說「該補充營養囉」
  • 別催「快決定」→給足夠反應時間

支持資源哪裡找?

全台各縣市都有巴金森病友協會,定期舉辦家屬喘息課程和運動工作坊。醫師特別推薦「牽手散步法」,每天固定牽著患者的手走15分鐘,既能增進感情又能訓練步伐。

營養師加碼提醒

多補充維生素D3和Omega-3脂肪酸,研究顯示每天吃1拳頭大的深海魚(如鯖魚、秋刀魚),搭配日曬20分鐘,能延緩神經退化速度。要避免高乳製品攝取,建議改喝豆漿或杏仁奶。

分類:醫療疾病